日前,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获悉,《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应对监督机制(试行)》已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继出台《常德市人大常委会重污染天气应对监督机制》后,出台的又一个大气污染防治监督领域的专门工作机制。该机制以依法监督、突出重点、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公开透明为原则,坚持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通过构建事前预警联动机制、事中动态监督机制、事后评估研判机制、日常保障机制体系,针对空气质量发生显著变化时段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防治责任,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监督的重点内容包括:坚持工业源、移动源、面源“三源并重”治理监督;聚焦重污染天气应对、三大结构调整、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和有序焚烧管控、烟花爆竹禁限放管控、餐饮油烟综合整治、扬尘污染治理“八大重点”监督。
《常德市人大常委会重污染天气应对监督机制》《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应对监督机制(试行)》的出台实际上是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法律法规的进一步重申,常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工作的进一步明确化、规范化、制度化,是常德市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监督模式、用足人大监督方式“工具箱”的又一次探索与创新。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工作机制旨在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加强人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常态化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运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方法助推常德市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坚定不移打赢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