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访谈】临澧县刻木山乡:紧扣一条主线 推进三大工程 全力确保责任在基层落实落细落地
编者按:责任是对各级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要素,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从小的方面讲,是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多为群众说话,多替群众办事。
刻木山乡始终坚持“抓发展上项目为群众,抓信访稳定同样是为群众”的理念,从解决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构建了“党委政府主责、党员干部尽责、群众自觉守责”的责任模式,确保工作责任在基层落实、落地,在主动应对中实现了一方的和谐稳定。
刻木山乡位于临澧县西北部,与澧县、石门县接壤,乡域面积121平方公里,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4.31万人,物产丰饶,中华脆蜜桃驰誉海内;人文深厚,九里楚墓群闻名荆湘。近年来,刻木山乡紧扣“无上访村(社区)”建设主线,聚焦源头治理、压实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乡贤引领”“乡风润泽”三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17年,被评为全市建设“无上访村(社区)”工作先进乡镇。
一、大力推进“乡村治理”工程,在民情理顺中实现党员干部主动尽责
(入户走访)
始终坚持把重心放在基层、决策立于民意,深入开展“三问、三带、三联”活动,实施乡村治理工程,把干部作风砺实、把社会需求把准、把群众心气理顺。一是推行“三问”,问来精准发展思路。每月13、14、15日定为“干部问政日”。统一印制民情日志,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事的“三不漏”模式,全员下村、全面走访,深入开展“三问”活动,虚心诚恳地向人民群众和商户业主问作风得失、问民生需求、问发展对策。建立专项民生档案,作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纳入阶段工作规划,全力解决。去年上半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彭市街道两侧拥堵问题,乡政府立即启动街道提质改造工程,沿线拆违183处,未引发一起群众信访。二是落实“三带”,带去党和政府温暖。针对群众在“三问”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系列问题,建立定期反馈、限期解决、长期跟踪三项工作机制,倒逼干部落实“三带”责任。即:属于政策疑虑的,将清楚的政策带到;属于特殊困难的,将救助帮扶的措施带到;属于工作建议的,将政府的承诺带到,确保事事有反馈、件件有回音。去年11月,原2002年水利站改革分流人员王某反映社保缴纳政策问题,并扬言上访维权。乡组织委员逐级咨询政策,并第一时间将相关政策和解决方案向其反馈,王某深受感动,主动罢访。三是实施“三联”,联出亲密干群关系。全面落实信访包案化解责任,对历史遗留信访积案和重大疑难信访事项,根据班子成员分管站所和包村联社的责任分工,建立“班子成员联村、中层骨干联户、干部党员联人”的“三联”工作体系,实行“四定”(定领导、定专人、定方案、定时限)包案化解,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将“三联”成效与三级干部综治奖励、评先评优、推荐选拔直接挂钩,倒逼责任落实。去年来,以群玉社区十年未结的王某中信访案为代表的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彻底化解。
二、大力推进“乡贤引领”工程,在民纷调和中实现人人肩上担责
始终坚持把群众自治作为根本,充分发挥党员带动、名流示范、网格支撑的重要作用,实施乡贤引领工程,推动民间矛盾自化,把定纷止争的合力凝拢聚强。一是聚拢流动党员。结合农村党员地域分散、行业多样、群众贴近的有利优势,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积极引导志愿参与公共服务。全乡共有1280余名无职党员认领平安创建推进、政策法律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社情民意收集等15个岗位,分片包屋场开展政策宣传、意见收集、问题梳理、纠纷调解、矛盾排查。2017年,刻木山乡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被《湖南日报》专题推介。二是激活“三老”能量。针对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细、杂、难、繁的现状和宜顺不宜激、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结的实际,充分利用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长辈地域近、亲缘浓、德望高的优势,建立“三老评理”民间纠纷自化调处工作机制。对涉及邻里争执、家庭矛盾、婚姻纠纷等社会矛盾纠纷,由村(社区)按照地域亲缘的远近和利于解决的原则,组织老干部、老党员、老长辈开展“三老评理”,听取矛盾双方各自诉求,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进行调解,诸多法律调整空白、道德调整无力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三是彰显网格效能。基于网格化服务定位,依托全乡33个网格89名网格员队伍,建立“群工站+网格化”信访工作模式,构建覆盖全乡的源头调处网络,初步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调”的网格信访工作格局。推行网格信访事项代理机制,明确“网格长”担任网格信访事项代理员,“网格员”担任网格信访事项联络员,按照“依法、自愿”原则,义务为网格村(居)民代理信访事项,遵循登记、签订代理协议、代理反映、代理反馈、回访巩固“五个步骤”,有序开展信访代理,降低群众信访成本,规范社会信访秩序。
三、大力推进“乡风润泽”工程,在民心育淳中实现老百姓自觉守责
(网格员培训)
始终坚持把厚植文明、训化民风作为治本要策,以建村规立民约为支点,大力推广“以案释法”、“家风讲坛”,实施乡风润泽工程,淳厚民风、清新社风。一是“村规民约”立规矩。全力推进村(居)民自治,引导群众以村(社区)为单位,通过推选代表的形式共同制定《村规民约》。从遵纪守法、移风易俗、社会公益、家庭道德等7个方面,对村(居)民的行为准则进行了规范,由各户户主对家庭成员逐一传达解释,成为各村(社区)村(居)民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尺。按照村(居)民自荐、群众互评、票决公示、党委表彰的步骤,广泛开展“无上访家庭”、“法治文明户”、“十佳好邻里”等分类评选活动,协力抵制无理缠访、非法上访的歪风邪气,循渐形成“崇德尊法、明礼尚勤”的文明村风。二是“以案释法”树正气。充分发挥法治熏陶、导向作用,整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站办所工作力量,结合农村实际,以屋场为单位广泛开展“乡村夜话”、“法治微电影”等普法宣传活动,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规范表达诉求。今年“信访法治宣传月”活动,全面开展“每村一课”信访法治宣讲,以身边的非访违法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剖析违法行为、阐明法律责任,加速形成“以守法为荣、以非访为耻”的淳朴民风。三是“家风讲坛”筑乡魂。深入挖掘本土“叶子家训”、“胡氏家规”等一系列家训经典,由乡党委政府开设“流动家风讲坛”,每月定期邀请道德模范、先进党员、优秀军人等代表讲家风故事、亮家风格言、秀家风梦想,选树一批有乡土特色、积极向上的优秀家风典型。目前,挖掘整理丁兰刻木、申鸣平叛等独具澧阳特色的家风故事数十篇,并将黄鳌舍家报国、李充嗣举贤任能等家风故事和以“叶松枝家庭”为代表的15个“最美家庭”家风列入“流动家风讲坛”课本,通过扬家风、正社风,涤净乡土,再筑乡魂。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