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各地信息>详细内容

“智囊库”助推申城信访制度改革

来源:国家信访局 2016-12-15 10:31 字体:【

        近年来,上海的信访工作在全国屡有创新。而这背后,离不开一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的“智囊”们,他们用才识和专注帮助申城信访工作破解了大量的难题。这批“智囊”,就是上海市信访学会的成员们。
  今年是上海市信访学会成立十周年。11月25日,市信访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包兆龙图书馆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回顾过往历程,展望未来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表示祝贺并到会讲话。

  突破瓶颈需要“理论指引”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近年来,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信访工作迫切需要在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而这些创新更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破题和指引。为了“探索信访规律、破解信访难题”,2006年5月,上海市信访学会应运而生。
  这样一个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需要哪些方面的人参与进来?据介绍,学会成立之初,除了本市基层一线的信访干部外,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信访理论相关领域教育和研究工作者都被请了进来。在学会这个平台上,全市信访部门向热心信访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敞开大门,请他们走进信访,在“识得庐山真面目”后建言献策,指明改革方向。突出的信访矛盾,信访干部也和专家们一起分析案情、剖析症结、寻找对策,请专家们“把脉开方”。
  上海信访事业由此进入了一个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的发展新阶段。
  十年来,上海成长了一批信访理论研究专家,不少专家学者成了信访部门的编外干部,成了信访制度、信访工作的宣传员。对信访工作和信访制度,他们不是简单地评头论足,或是隔靴搔痒地提出建议意见,而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投身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成为信访工作创新发展的“外脑”与“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丰教授认为,这样的帮助是相互的,信访工作也为专家们的研究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也让他们可以“学以致用”。

  解决了一批“不顺”“不适”

  十年来,市信访学会紧密结合信访工作实际,围绕信访工作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开展理论征文、召开学术座谈会、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组织信访干部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及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信访工作完善机制、探索方法拓宽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在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中,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这些原则性的新要求、新思路,如何落实到工作的实处?2013年,信访学会通过多次专题研讨,在全国首创性地提出了“案清事明”的理念,初步形成和完善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分级分责化解信访矛盾的机制、信访稳定例会的机制等等。仅围绕这一个主题,据信访学会统计,2012年以来就已先后组织7场专题讨论,收到专家学者及信访干部论文200余篇; 并在充分研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相关文件。
  2012年,《上海市信访条例》面临修订,哪些实践中的不顺和不适需要修改?市信访学会及时召开座谈会,邀请本市10余位具有行政法研究背景、熟悉信访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分信访干部代表,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2012年,市民服务热线即将开通运行,市信访学会先后召开小型研讨会,听取专家和社会民众对于热线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于“网上信访”工作,市信访学会持续关注,深入推进“网上信访”研究,让“公开透明、阳光运行”成为全市信访干部的共识,本市“网上信访”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此外,十年来,信访学会还累计立项开展课题研究100余个,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访制度研究”子课题研究任务,承担国家信访局“人民建议征集机制”研究并获优秀课题等等。

  深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经过十年努力,信访学会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在上海信访工作的工作专业化发展、包容性成长中,市信访学会功不可没。在理论的引领与滋养下,上海市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有根基、有方向、有保障,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推进有序有力。
  复旦大学教授、信访学会副会长杨心宇描述了一个细节,或许能从侧面说明一些问题。他说,他刚刚加入信访学会时,接触到很多基层信访干部对信访工作现状比较担忧,对信访工作的前景有些迷惘。但是,通过多次的培训、研讨,除了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信访干部的心态、修养也得到了升华;理论的指引,让基层信访干部豁然开朗,也坚定了对信访工作的信念。
  鉴于上海浓厚的信访理论研究氛围和深厚的信访理论研究基础,国家信访局已决定将上海作为信访理论研究基地,形成信访理论研究平台群,扩大信访理论研究的规模效应。
  十年只是一个开端,市联席办、市信访办主任,市信访学会会长王剑华表示,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信访学会凝聚智慧、交流思想、促进工作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本市信访工作创新发展。信访学会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融合导向和服务导向,以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主动将信访理论研究融入社会科学研究的大熔炉,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信访工作、研究信访工作,发挥社会各界的智力支撑作用。